电影人忆万玛才旦:幸亏有这样的电影陪着我们

来源:undefined人气:0更新:2024-05-20 11:27:13

为纪念藏语电影领军人物万玛才旦,在他辞世一周年之际,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中信出版集团、上海唯影汇影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万玛才旦导演追思及纪念系列活动于5月18日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等地举行。同期,由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上海MOViE MOViE影城、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共同主办的“故事只讲了一半——万玛才旦导演作品回顾展”上海站,从5月16日至6月3日将在上海MOViE MOViE影城、上海百美汇影城(静安嘉里中心店)放映万玛才旦导演的8部剧情长片和3部短片作品。

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自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进入电影领域后,他于2002年编导了个人首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该片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第4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并开启了他的电影导演生涯。此后,他执导了多部影片,如《老狗》《五彩神箭》和《塔洛》等,其中《塔洛》获得了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不仅推动了藏地电影的发展,还为藏地文化的传播和国际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万玛才旦的电影深刻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和感受藏地文化的窗口。

活动现场

亲友谈万玛才旦:拍电影对他来说不是工作

5月18日,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遗作《雪豹》在曲阳百联的红星电影世界进行了免费专场公映暨映后主创人员交流活动。执行导演久美成列、演员金巴、独立电影人德格才让和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新近出版的万玛才旦小说遗作《松木的清香》和编译作品《如意故事集》也在影院同步发售。

万玛才旦小说遗作《松木的清香》

万玛才旦导演的儿子、执行导演久美成列在映后交流中动情地说道:“父亲是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他每天都特别亲切、平易近人。拍电影对他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一次旅游或放松。他走路很慢,脚步很轻,很安静,很温暖。”久美成列还分享了父亲在电影创作中的坚持和对细节的执着,令在场观众深受感动。

长期与万玛才旦合作的演员金巴则表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孤独,他是我的伯乐。他的作品台词简洁而富有冲突,对演员来说可遇不可求。”金巴对万玛才旦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称他为“真正的电影大师”。

从万玛才旦录音师成长为导演的德格才让形容万玛才旦为“斗士”,他并回忆了他们在电影创作中的点滴细节:“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有办法,不会妥协。他在早期的‘故乡三部曲’使用写实风格,后面几部作品则在视听语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

《静静的嘛呢石》海报

同日,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举办了“影像现场——万玛才旦导演短片展映”上,播放了《最后的防雹师》《草原》和《静静的嘛呢石》三部作品。影迷们有机会能够看到万玛才旦导演大一初执摄影机的处女作、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及2004年万玛才旦入选Discovery “新锐导演计划”拍摄了这部纪录短片等早期创作,对于发现万玛才旦作品的创作脉络、感知其电影创作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和艺术成长轨迹有着重要意义。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他独特的电影语言,还能深刻体会他对藏族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思考。这些作品既是对他个人创作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他作为藏地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的致敬。展映结束后,观众自发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致敬万玛才旦导演。

学者眼中的万玛才旦:真正的“电影作者”

同样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举行的活动还有“海上电影论坛:幻想中的真意——万玛才旦导演追思暨创作学术研讨活动”。与万玛才旦导演有着深厚渊源的上海电影人也深情回顾了万玛才旦导演的艺术成就和个人魅力。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在研讨会上表示:“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将讲故事的现代性与诗意的方式相结合,向世界传达了多元中国的存在。他的电影是真正的‘作者电影’,他是藏地新浪潮的杰出代表。”朱枫认为,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雪豹》海报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称:“万玛才旦的电影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好,在戏剧冲突中包含高度隐喻的味道,形成他电影的魅力所在。”徐枫还特别提到,《雪豹》的故事来源于一条新闻,通过电影引导观众进入藏族文化,这也是万玛才旦创作的原动力。

上海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李晓军则表示:“万玛才旦的作品在话题电影和商业影片中独树一帜,他的坚守如同藏族电影里的塔可夫斯基。他不在大潮中,也许几十年后再回头看他的作品,他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会更加凸显出来。”

《气球》海报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龚金平认为,万玛才旦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好,在戏剧冲突中包含高度隐喻的味道,形成他电影的魅力所在。龚金平特别提到,《气球》中对女性的思考很有人类共通性,《雪豹》中的“雪豹”正如希区柯克电影里的“麦格芬”,他在电影中运用前沿的讲故事方式,也带有话题开掘意识,不仅以题材独特性在中国电影版图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也在思想性、现代性及诗意的呈现方式上别具一格。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回忆了与万玛才旦的交往,他说:“第一次见到万玛才旦是2016年,当时请他来做评审。后来陆陆续续交流,还互相寄过小说。他强大的自我独处和内省,带来他电影里沉静的气质。”刘海波认为,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向世界传达了多元中国的存在,拓宽了华语电影的表达空间。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记得,万玛才旦经常来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做师生点映交流,从中能感受到他谦和的为人和对上海青年导演的支持。“他藏地题材的作品在上海特别受欢迎,粗听下去也许很难理解,但我在对接上艺联以及许多艺术观影团时发现,都市白领看到这些像心灵净化般的电影故事时,会有精神的震撼和疗愈感。”

“在同辈人和同行中,他是最安静的那个。”上海影协主席、导演郑大圣对万玛才旦给予极高评价,“他是真正的作家电影,我常常感叹,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幸亏有这样的电影陪着我们。”

【回顾展日程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2024 · 9527影视 · 版权反馈邮箱:fydyw#proton.me ·